上海市農田面源污染監測評估技術培訓會在市環科院順利召開
近日,由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的本市農田面源污染監測評估技術培訓會在市環科院順利召開。市生態環境局相關業務處室、市環科院、市環境監測中心以及松江區、金山區、青浦區等九個涉農區生態環境局、監測站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本次培訓旨在指導各涉農區全面啟動農田面源污染監測評估工作,逐步構建全市農業面源污染監測工作體系。會上,市環境監測中心劉登國高工介紹了上海市農業面源污染監測試點工作開展情況;市環科院健康所陳誠博士重點解讀了《平原河網地區農田面源污染監測技術指南(試行)》技術要點以及本市農田面源污染監測體系構建思路;與會人員就培訓內容進行了討論與交流。市生態環境局對下階段具體工作進行了細化部署。
開展農田面源污染監測評估是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監督指導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市環科院近幾年已經攻克適應平原河網地區特征的農田面源水文水質協同監測技術和面源污染負荷精準測算方法,后續將持續為提升本市農業面源監測業務技術能力及打贏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助力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本系統主要利用農業自動傳感器監測系統,結合物聯網與5G技術,實時掌握農田面源水文與水質信息,分析核心區水量平衡過程,并整合氣象、農田土壤含水率等多源信息,構建農田面源污染大數據平臺。為掌握了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狀況,形成了常態化、動態化、制度化的長效機制。
特點:
目前有農田地表徑流測量和農田溝渠徑流測量兩種模式,
搭配不同傳感器,實現不同方向上的測量要求
針對降雨或灌溉后產生的農田徑流量進行可視化監測
對農田徑流中的水質指標和泥沙含量進行實時監測及實時采樣
監測農田產流后對匯水渠或河流的水質進行監測
監測植被NDVI值,分析植物在不同生長階段農田污染的情況
對化肥農藥等農用化學品在農田土壤中的運移監測
監測農田小氣候對農田污染的影響
測量數據和現場視頻上傳云平臺,遠程監測,實時分析
注:本文部分轉載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公眾號,轉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知識,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